一是建體系、全機制,實施素養(yǎng)提升工程。加強頂層設計,將美育工作納入學校人才培養(yǎng)總體規(guī)劃,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大美育”工作機制,提高美育工作的管理效率和資源配置水平。目前,學校將體育館二樓劃作學生活動中心,新配置舞蹈室等16間,傳統(tǒng)文化教育實踐基地1個,并配齊配足設施設備。齊工作隊伍,聘請重慶市歌劇院、川劇院等知名藝術家、非遺傳承人為客座教授,以“德藝雙馨”和“德才兼?zhèn)洹币竺烙處?,加大教師培育力度,建設高水平美育師資隊伍。推進工作聯(lián)動,構建由團委、宣傳、教務、人事等相關部門和二級學院參與的協(xié)同工作體系,探索形成“學校有精品、學院有品牌、社團有特色”的群眾文藝活動新格局。
二是樹品牌、強氛圍,打造“二課”創(chuàng)新工程。堅持以基層團學組織為核心力量,打造品牌、突出品質、堅持品味,確保每年至少形成1項藝術品牌,形成“一校一品”文化藝術新局面。深挖第二課堂的美育內涵,將美育向課外活動、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方面延伸,整合美育優(yōu)質資源,豐富“二課”美育課程載體,設置綜合素質美育學分,形成美育教學合力。將“第二課堂”教學與美育群藝活動有機結合,積極開展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著力建設教室、寢室、場所等文化,設立創(chuàng)意設計走廊,引領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植深厚的民族情感。
三是提水平,廣實踐,實施藝術團建設工程。培育高水平大學生藝術團,充分發(fā)揮其輻射引領功能,讓其成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鍛煉學生素質和陶冶性情的重要載體。積極參與各級各類藝術比賽及展演活動,不斷提高學校藝術隊伍質量。引進高水平藝術團演出,通過開展各類“進校園”活動,使學生有更多機會領略藝術的魅力。近3年,在大學生藝術展演、“校園之春”、大學生戲劇演出季等文化藝術比賽和展演活動中榮獲市級及以上獎項近200項。養(yǎng)成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和新媒體意識,注重美育品牌的線上宣傳,進行多維度、有縱深、成體系的宣傳推介和展示,與線下實體美育活動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