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38年年初,在七七事變后背景下,一群清華大學的學子們
抱著“教育救國”的思想開始計劃學校的創(chuàng)辦。
1938年5月,“私立貴陽清華中學”正式開學。
1938年9月,長沙失守,省政府決定將學校遷至郊外,學校移至花溪。
1942-1944年,學校漸成規(guī)模,學校除邀請知名人士外,還有一批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前來任教。
1951年8月,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貴州省花溪中學。
1952年3月,教育部頒發(fā)試行了《中學暫行規(guī)程》(草案),規(guī)定了中學教育的主要目標。
1956年2月,學校更名為貴州省貴陽花溪中學。
1959年,學校再次更名為貴陽花溪中學。
1963年,教育部頒發(fā)了《全日制中學工作暫行條例》(草案),條例中指出中學的教育任務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勞動后備力量和為高一級學校培養(yǎng)合格新生。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花溪中學一并成為重災區(qū),形式上搞“開門辦學”、“以干代學”、“學工學農(nóng)”,仍盡力維持正常教學秩序。
1977年,學?;謴土烁呖肌?/p>
1978年,學校被列入貴陽市重點中學。
1978年12月22日,三中全會后,對“十年動亂”造成的種種破壞,學校提出在2~3年內(nèi)恢復好的作風和傳統(tǒng)校風的任務。
1979年5月1日,學校恢復停止了十四年的校慶紀念活動。
1982年12月,貴州省批準學校為重點中學。
1983年4月,學校明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振興中學”為學校校訓,原清華中學校歌為校歌。
1984年,學校概括形成新的校風、教風、學風。
1985年12月10日,經(jīng)貴陽市人民政府批準,學校校名從“花溪中學”恢復到“清華中學”。
1992年5月1日,“奇梅圖書館”落成。
1999年,學校被列入特色學校。
2001年9月,學校被省教育廳授予“貴州省學校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稱號。
2006年,學校被評為貴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二類)
2013年4月,校辦學史《清華記憶》叢書響出版。
(以上數(shù)據(jù)來自該校官網(wǎng)) [2-3]